查看原文
其他

方玄昌 2018-05-24


点击蓝色关注  科学猫头鹰


从基本逻辑与事实可以推断,经络、三焦如果真的存在,用科学手段早应该发现了,寻找经络的努力及幻想早该终结。



3月27日,《自然》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人员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窥镜发现了皮下间质组织与以往不同的结构。随后,一些媒体将这一新闻过度解读为“科学家发现了新器官”。


这一新闻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随后的这一个多月,各大中医论坛及朋友圈竞相传播,国外科学家发现了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同时也有人主张,间质组织就是中医所谓的“三焦”;另有中医师或中医粉则认为,这个新发现的“器官”其实是中医理论中的“腠理”。


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中医的追捧者和捍卫者一女嫁三夫的荒唐行为。在中医领域,这已经司空见惯了:无论是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辨证),还是针对同一诊断结果的治疗,抑或是如同这次对于科学界某一发现的附会,中医“学界”何曾有过统一意见?


笔者已经习惯了这种现象:医学科学界每一次有了新发现,中医药界几乎都要凑上来咬一口,将之与老祖宗的某项“认识”相关联;并且不管这种关联是多么牵强多么弱智,总有大群人一哄而上欢呼鼓吹。


先拿人们纠结最多的“经络”来看看它是否跟这次的发现有关联吧。按照中医理论,经络的功能是负责运送气血,“经运气、络运血”;而按照论文的描述,这次发现的间质组织新结构是用来储存、运行间质液的,既无关“气”,也无关“血”;并且它似乎也没有分出跟“经”和“络”分别相对应的两套系统。


也就是说,这些主张间质组织新结构就是“经络”的家伙,生生地将老祖宗赋予“经络”的功能和结构都给颠覆了。这不是数典忘祖是什么?


至于将间质组织与“三焦”“腠理”挂钩,其矛盾也一样不可调和,读者可以自行去查阅资料验证。这再次证明了笔者之前揭示过的一个事实:凡是真心追捧中医的,一定是中医盲。


在此顺便说说中医药界的另一种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科学家找到了经络、穴位”之类的新闻出现。这类新闻多数来源于一些专门寻找经络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半个多世纪前朝鲜金凤汉的“成果”;后来较有名的,则要数到十余年前南方医科大学原林教授假冒钟世镇院士之名推出的“筋膜学”。作为国内人体解剖学的泰斗级人物,钟世镇院士后来郑重发表声明:“不能认同可以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重建出没有形态学依据的经络;更不认同有所谓的、与经穴有关的‘串珠状结构’的存在。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如果还有任何与经穴有关的,未被发现的形态学结构的存在,除了病变或变异组织,否则是不可能的。”


笔者完全认同钟世镇的这段话,并且认为还有必要从基本逻辑上去解析这段话,以终结人们寻找经络的努力及幻想:在科学研究领域,纯粹“无中生有”地去发现某种新事物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存在于某确切位置、且具有明确特征的某种事物,用现代手段去寻找并确证其存在,通常情况下则是比较容易的(有例外,比如黑洞,以及某些基本粒子)。经络、三焦如果真的存在,用科学手段早应该发现了。不客气地说,要找到它们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用到现代手段。


最后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是笔者的一个朋友刚刚发来的,他并不信中医,前几天偶感身体疲乏,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拔罐师;他一开始不愿接受拔罐,后来经不住朋友苦劝,碍于面子而接受了一次,结果如图。这个案例再一次提醒我们,拒绝中医要如同批判中医一样,不能留一点情面、存一丝幻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 作者简介 -


方玄昌,科普作家,资深媒体人。1973年生人,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1999年进入新闻领域,2002年起至2011年先后担任《中国新闻周刊》科技部主任、《科学新闻》执行总编、《财经》杂志环境科技组主管编辑。


科普事业——因你而不同

捐赠支持

请长按二维码

科学猫头鹰以传播科学知识、探索自然世界、成就个体健康为目标,致力于为大众提供严谨的科普内容和靠谱的健康信息。在过去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科普内容陆续向读者免费开放,但公益化的努力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此呼吁更多的朋友成为科学猫头鹰“荣誉会员”,以您的慷慨捐赠,为科学猫头鹰的运作提供必要支持和有力保障。感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科学猫头鹰网站——靠谱的健康百科网站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